中国福利思想自考大纲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大纲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5-05-25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 程 考 试 大 纲
中国福利思想
(课程代码:00285)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组编
2019 年 6 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国福利思想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与管理(本科)专业的选考课程。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以工业革命以来 在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或各种社会思潮中出现的有关社会福利问题的思想、观念, 以及理论体系为研究对象;揭示它们的思想特征,阐述它们所表达的福利价值观 和福利追求,分析它们对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影响,以及对 各国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实践的影响。学习这门课程,能帮助考生从思想层面 上正确认识现代社会福利问题的能力,使之形成开阔的社会福利视野,提高学习 和工作的主动性、 自觉性,建立正确的社会工作价值观,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在掌握社会福利的基本理念和工业革命以来的 各种社会福利思潮的价值取向和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分析和批判各种现代社会福 利思潮,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从事实务的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 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中国福利思想是理解社会工作起源与发展的宏观背景与框架,社会政策、社 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等专业课程都需要放在现代社会福 利思想的历史脉络中来进行学习和理解。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理念,把握中外社会福利思想演 变的基本脉络,特别是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流派及相互关系,并可以对社会 福利思想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进行说明,掌握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制度(次重点)
识记:社会福利的概念
理解: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过程
应用:1.现代社会福利的特征
2.社会福利体系的构成
(二)社会福利思想及其历史渊源(一般)
识记:1.柏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2.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
理解:1. 民本主义思想
2.基督教的福利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应用:辩证地看待社会福利思想中的价值对立
(三)现代社会福利的思想特征(重点)
识记:1.制度化福利
2.公民权利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倡导者马歇尔
理解:福利国家及其局限
应用:1.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问题
2.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特点
(四)研究社会福利思想的意义与方法(次重点)
识记:社会福利是思想、制度和实务的综合系统
理解:为什么要用批判反思的态度看待各种社会福利思想的争论
应用: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理论导向作用
第一章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工业革命时期各种社会福利思想的学习,了解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 的脉络,为进一步研究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和变化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一般)
识记:1.《新济贫法》的产生及基本内容
2.第一个推出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理解: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过程
应用: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次重点)
识记:1. 18 世纪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人物
2. 1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人物
理解:1.莫尔的乌托邦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
2.康帕内拉的空想共产主义福利思想的基本内容
应用:1. 圣西门“按劳分配 ”的社会福利观
2. 傅立叶和他的“和谐制度论 ”
(三)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识记:1. 17 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山鼻祖是威廉 ·配第
2. 大卫 ·李嘉图和马尔萨斯的福利思想
理解:1. 威廉 ·配第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2. 亚当 ·斯密的经济学主张及福利思想
应用:1.西斯蒙第的贡献及其社会福利思想
2.古典经济学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四)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识记: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边沁、穆勒
理解: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
应用:穆勒对功利主义的贡献
(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识记:马克思的《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地位
理解: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福利问题的分析
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观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对 20 世纪福利国家的发展最有影响的一些派别 的形成和他们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重点)
识记:社会民主主义及其思想渊源
理解:社会民主主义的形成
应用:1.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
2.社会民主主义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二)德国历史学派及其社会福利主张(次重点)
识记:1. 德国历史学派的思想先驱李斯特
2. 罗雪尔及其成名作
理解:1. 旧历史学派的生产
2. 新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应用: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主张
(三)费边社会主义的社会改良主义(重点)
识记:费边社主要领导人玛格丽特 ·柯尔
理解:费边社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应用:1.费边社会主义的思想特征
2.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观点
(四)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次重点)
识记: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 ·马歇尔
理解:1. “边际革命 ”
2. 新古典经济学的市场理论
应用: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社会福利观
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内容和演变趋势,熟悉福利经济学 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问题,掌握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和基本概念(重点)
识记:1.福利的经济学内涵
2.消费者剩余
理解:1.个人利益与自利行为
2.社会选择的形式
应用:1.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内涵
2.如何理解帕累托最优
(二)早期的(或旧的)福利经济学(重点)
识记: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
理解: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应用:庇古所建立的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三)新福利经济学(次重点)
识记:1.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2.肯尼思阿罗的“不可能性定理 ”
理解:1.西托夫斯基的经济学贡献
2.萨缪尔逊的经济学贡献
应用: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区别
(四)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一般)
识记: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理解:1. 福利经济学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
2.福利经济学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影响
应用:福利经济学对当代福利道德观念与实践的影响
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了解和掌握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该恩斯 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以及凯恩斯主义对福利国家的影响,学习
和理解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一般)
识记:凯恩斯的代表作
理解:新古典综合论的理论体系
应用:新古典综合派与新剑桥学派的主要分歧
(二)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识记:1. 非自愿性失业
2. 流动偏好规律
理解:1.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应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四个方面
(三)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次重点)
识记:经济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凯恩斯革命 ”
理解:凯恩斯主义对纠正放任自由主义的影响
应用:罗斯福新政在社会保障的建立和设计方面提出的原则和主张
第五章 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贝弗里奇、蒂特马斯和马歇尔三位社会福利思想家的思 想理论进行分析,展示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福利国家的制度 设计及其背后所隐藏的理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制度(重点)
识记:1.《贝弗里奇报告》产生的时间及背景
2. 贝弗里奇福利国家基本目标
理解:1.《贝弗里奇报告》的意义
2.《贝弗里奇报告》的社会政治基础和历史根源
应用:1. 贝弗里奇福利国家制度体系
2. 贝弗里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二)蒂特马斯的社会福利理论(一般)
识记:1.蒂特马斯的影响力和地位
2.“蒂特马斯典范 ”
理解:1.蒂特马斯理论对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理解
2.蒂特马斯理论中社会福利的三个组成部分及社会福利制度所承担 的责任
应用:蒂特马斯的主要贡献
(三)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次重点)
识记:1.马歇尔与你《英国社会学杂志》
2.马歇尔公民权利理论及其构成
理解:马歇尔公民权利理论的重要特征
应用:公民权利与福利国家制度的关系
(四)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理论分析(重点)
识记:1.福利国家的核心理念
2.福利国家的基本理念
理解:1. 自由主义福利国家
2.组合主义福利国家
3.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国家
应用:福利国家危机的三个表现
第六章 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以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等为代表的新自 由主义思潮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一般)
识记:1. 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
2.新自由主义
理解:1. 自由主义的形成
2. 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
应用: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哈耶克的社会福利观(重点)
识记:哈耶克的影响及代表作
理解:有限度的保障与绝对的保障
应用:哈耶克社会福利观念中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中的作用
(三)弗里德曼(次重点)
识记:负所得税的基本含义
理解:教育凭单计划的内容
应用:通过负所得税可以达到的福利目标
(四)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重点)
识记:1.公共选择理论的概念
2.公正规则
理解:1.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
2.布坎南认为影响分配结果的主要因素
应用:布坎南的“舍弃福利国家 ”结论
第七章 当代政治哲学的社会正义理论与社会福利思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并掌握罗尔斯、诺齐克和沃尔泽等人的社会福利思想, 正确理解福利供给与共同体共识的关系及公共供给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罗尔斯的正义论与平等主义的福利观(重点)
识记:1.罗尔斯和他的《正义论》
2.公平正义论的目的
理解:1.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正义观的批判
2.差别原则
应用:1.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的主要原则
2.罗尔斯的平均主义福利观
(二)诺齐克的政治哲学与社会福利观(一般)
识记:1.诺齐克的代表作
2.诺齐克关于个人权利的观点
理解:诺齐克处理“拥有的正义 ”的三个原则
应用:1.诺齐克社会福利观两个方面的论证
2.对诺齐克社会福利观的评价
(三)沃尔泽的复合平等的福利观(次重点)
识记:1.沃尔泽的代表作
2.简单平等
理解:1.沃尔泽的多元主义观点
2.沃尔泽推崇的复合平等观点
应用:1.福利供给与共同体共识的关系
2.公共供给与国家权力的关系
第八章 新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新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观和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理论 观点,理解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结束 后,西方社会对新自由主义思想泛滥和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政治问题和社会福利矛 盾的新认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当代社会福利发展的思想路线。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全球化与当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一般)
识记:1.各种全球化的观点
2.新右派
理解:1.全球村的观点
2.世界体系论
应用:1.新右派与新保守主义的不同立场
2.全球化的影响
(二)新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观(重点)
识记:1.“第三条道路 ”概念
2.“第三条道路 ”的代表人物
理解:1.“第三条道路 ”的政治策略
2.古典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比较 应用:1.“第三条道路 ”
2.吉登斯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五个方面
(三)新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观(次重点)
识记:1.积极的福利社会的内涵及其基本假设
2.社会投资型国家
理解:福利国家的内在矛盾
应用:社会投资型国家的政治主张
第九章 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马克思主义福利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掌握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兴起的背景及产生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高夫的“整合的马克思主义 ”的那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识记:1.新马克思主义福利思想兴起的原因
2.高夫的突出贡献
理解:1.福利国家的本质及其两个基本功能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应用:1. 国家的集中化所体现的四个方面
2.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开支增长的直接原因
(二)奥菲对“福利国家矛盾 ”批判(次重点)
识记:1.奥菲的地位及影响
2.晚期资本主义结构性危机的两个表现
3.资本主义国家三个子系统
理解:1.资本主义的“ 自我瘫痪 ”趋势
2.福利国家矛盾的本质及其体现
应用:奥菲眼中福利国家的未来
(三)奥康纳的“ 国家财政危机 ”理论(一般)
识记:奥康纳的生平及代表作
理解:奥康纳“ 国家财政危机 ”理论的主要内容
应用:奥康纳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第十章 女性主义福利思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积极探讨社会福利的性别属性,掌握女性主义的三大流派, 并对女性主义社会福利关注的三个议题进行阐述,正确理解妇女解放与性别平等 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福利及其性别属性(一般)
识记:女性主义的概念
理解:工业革命前后女性在家庭生活角色与家务劳动的变化
应用:中国女性主义思想的演进过程
(二)女性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识记:女性主义理论的三大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理解:1.女性主义理论三大流派各自的思想观点
2.女性主义社会福利关注的三个议题
应用:女性主义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十一章 迈向现代社会的中国社会福利思想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要点,以及计划经济 时代的社会福利制度;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及主要的社会 福利理论观点;对我国新世纪以来社会福利思想的新发展和当前我国社会福利思 想的主要内容有深刻理解。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一般)
识记:1. 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的三个层次
2.孙中山“ 四大政策纲领 ”的社会政策体系
理解:1. 中国古代社会福利制度和思想演进
2.洪秀全、郑观应和孙中山对近代中国福利思想的影响
应用: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二)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福利体制与社会福利思想(次重点)
识记: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体系的主要内容
理解: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
应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及社会福利理论的主要 内容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福利思想(次重点)
识记:我国社会政策改革与转型的几个阶段
理解: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社会福利制度转型的体现内容
应用: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四)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重点)
识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理解: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
应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下的社会福利思想要点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 ”、“理解 ”、“应用 ”三个能力层次规 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 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 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
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 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 .指定教材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钱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2 版
2 .参考教材
社会福利思想,张剑、赵宝爱,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 .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 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 放矢。
2 .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 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 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 .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 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 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 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 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 .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 .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 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 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 ”的方法。
5 .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 发引导。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 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 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 4 学分,建议总课时 72 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 下:
章次 | 内容 | 学时 |
第一章 | 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 6 |
第二章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 7 |
第三章 | 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 7 |
第四章 | 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 | 7 |
第五章 | 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 | 6 |
第六章 | 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 7 |
第七章 | 当代政治哲学的社会正义理论与社会福利思想 | 6 |
第八章 | 新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 7 |
第九章 | 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 6 |
第十章 | 女性主义福利思想 | 7 |
第十一章 | 迈向现代社会的中国社会福利思想 | 6 |
合计 | 72 |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
突出重点。
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 ”为 30% 、“理解 ”为 40% 、“应用 ”为 3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容易、中等、难比例为 3 :4 :3。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 60% ,次重点占 30% ,一 般占 10%。
5 .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 述题。
6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50 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的 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社会福利制度由古代向近现代福利制度转变的标志是
A .德国社会保险法案 B .贝弗里奇报告
C .济贫法 D .国民保险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属于蒂特马斯社会福利组成部分的有
A .公共福利 B .财政福利 C .社会保险
D .职业福利 E .商业保险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帕累托最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简述吉登斯积极福利社会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试述凯恩斯主义对社会福利思想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