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下载 ,职校招生与学历提升信息网。

分站导航

热点关注

江南官网app下载
在线报名

在线咨询

8:00-22:00

当前位置:

江南官网app下载

>

职校资讯

>

招生百科

发展社会学自考大纲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大纲

来源:江南官网app下载 时间:2025-05-11

  湖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课 程 考 试 大 纲

  发展社会学

  (课程代码:00287)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组编

  2020 年 5 月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发展社会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介 绍了发展的内涵以及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并对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 绍,介绍了社会发展历程中的特点、趋势以及发展社会学中的各个理论。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考生掌握发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 论,从不同层面和角度解读现实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发展 社会的三大主要理论,对现代化在社会各个层面的表现有深入认识,对社会发展 的基本理论有较好的把握,对社会发展的现实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观点作出实事求是的解读,对中国转型社会的“二元 ”特征有全面认识, 能够客观地分析“转型社会 ”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性 发展作出学术努力和实践贡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发展社会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主要课程,它与社会学理论尤其是西方社会学 理论的关系密切。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概论是其先修课程, 农村社会学、中国福利思想史是其后续课程。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社会发展界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发展的含义、特征、类型及模式等,把握社会发展的概念,为了解 发展社会学形成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社会发展的含义(次重点)

  识记:社会发展的逻辑定义、学术定义

  理解:资本主义精神

  (二) 社会发展的特征(重点) 识记:社会发展的渐进性

  理解:社会发展的整体性

  (三) 社会发展的类型(一般)

  识记:早发内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

  迟发外生型社会发展的特点

  理解:迟发展效应

  (四) 社会发展的模式(重点) 识记: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演进

  理解:社会发展模式的合理性

  第二章 以“传统-现代”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发理论等现代化理论,掌握现代化理论兴起的背景,特别是前期现 代化理论与后期现代化理论的缘起、内容及相关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现代化理论兴起的背景(一般)

  识记:现代化理论兴起的经济和政治背景

  (二) 前期现代化理论:发展经济学(次重点)

  识记:发展经济学的内容

  应用:发展经济学的缘起

  (三) 后期现代化理论:发展社会学(重点)

  理解:发展社会学的内容

  应用:发展社会学的缘起

  (四) 现代化理论的评价(重点) 理解:现代化理论的可取之处

  现代化理论的不足之处

  第三章 以“核心-边陲”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发展理论演进的新阶段,把握传统-现代为核心的现代化理论,包括 依附理论的兴趣及其突破和局限,学习世界体系论的创新与不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依附理论(重点)

  识记:依附理论关于拉美国家贫穷原因的探讨

  依附理论关于拉美国家脱贫途径的探讨 理解:依附理论的突破和局限

  应用:依附理论的兴起与渊源 (二) 世界体系论(次重点) 识记:世界体系论的兴起

  世界体系论的内容

  理解:世界体系论的创新与不足

  应用:世界体系论与依附理论的区别

  第四章 以“市场转型”为核心概念的社会发展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市场转型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市场转型的演进过程,把握社会发展 理论的比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市场转型的前置状态研究(重点)

  理解:“软预算约束”与“短缺经济”论

  “再分配经济 ”论

  “庇护主义 ”论

  (二) 市场转型的演进过程研究(一般)

  识记:资本主义取向的市场转型研究

  社会主义取向的市场转型研究

  (三) 社会发展理论的比较与展望(一般)

  应用:社会发展理论的比较

  社会发展研究的展望

  第五章 经济层面的工业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工业化时代的相关因素,把握工业化发展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工业化与 政治社会的关系,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及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次重点)

  识记:经济发展的两个时代

  理解:农业革命和原初工业化

  应用:工业化的决定因素

  (二) 二元经济和工业化(重点) 识记:经济二元与社会二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

  理解:中国的二元经济与“ 内卷化 ”社会阶层分化的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

  第六章 社会层面的城市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市化的发展,掌握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通过城市化过程及与之相关的生 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而实现的,理解逆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与社会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般)

  识记: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城市化与现代社会的兴起

  城市化的水平与现状

  (二) 城市化的道路与过程(一般)

  识记:城市结构与规模的扩张

  城市化与不同类型城市的发展

  理解:城市化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三) 城市化与市民生活空间的建构(次重点) 理解:城市化与城市物理空间

  城市化与城市社会关系空间

  (四) 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重点) 理解:城市规划的含义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应用:逆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与社会发展

  第七章 政治层面的民主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民主及民主化的含义及特征,掌握民主化浪潮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民主(重点)

  识记:民主的含义

  理解:民主的特征

  应用:民主的条件

  (二) 民主化(次重点) 识记:民主化的含义

  民主化的特征

  理解:民主化的动力

  (三) 民主化浪潮(重点) 识记:民主化浪潮的含义

  理解:民主化浪潮的特征

  民主化浪潮的启示

  第八章 文化层面的世俗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世俗生活的价值趋向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尺度,学习掌握 世俗化的基本含义,掌握世俗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世俗化的含义和特征(重点)

  识记:世俗化的基本含义

  世俗化的基本特征

  (二) 世俗化的历史进程(一般)

  理解:西方的世俗化进程

  中国人的信仰及近代以来的世俗化

  (三) 世俗化在社会诸层面的发展(一般) 理解:世俗化与宗教

  世俗化与教育

  世俗化与公共领域

  世俗化与大众文化

  (四) 世俗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重点)

  理解:世俗化与本土化

  应用:世俗化与终极关怀

  第九章 观念层面的理性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即观念的理性化,学习理性及理性化的含义及作用, 掌握社会发展中的理性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理性及理性化(重点)

  识记:理性的含义

  理性化的含义

  应用:理性化在社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社会发展中的理性化(重点)

  理解:从神秘主义到科学主义

  从德性至上到功利诉求

  从重视亲情到崇尚契约

  从等级观念到平等观念

  第十章 中国的社会转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的社会转型开端及经历的过程,掌握当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社会的 标志及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一般)

  理解:1840—1949:中国社会转型的慢速发展阶段

  1949—1978:中国社会转型的中速发展阶段

  1978 年至今: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

  (二)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标志(一般)

  理解:当前中国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步伐走向市场

  当前中国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劲步伐走向开放

  (三)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特征(重点)

  识记:社会转型内容的特殊性

  社会转型动力的特殊性

  社会转型进程的特殊性

  第十一章 转型期的二元社会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改革以前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特征、改革以来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特征和中 国二元社会结构的走向等问题,掌握二元到一元的对策分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重点)

  识记:改革以前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

  改革以来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

  (二) 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走向(次重点) 理解: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必然性分析

  应用: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对策性分析

  第十二章 转型期的二元组织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国二无组织结构的现实表现和未来走向,包括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共 起作用的高度二元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二元组织结构的现实表现(一般)

  理解:组织结构的分化与不分化并存

  现代的表层结构与传统的潜层结构并存

  (二) 二元组织结构的未来走向(重点)

  识记:组织结构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必然性分析

  应用:组织结构从二元走向一元的对策性分析

  第十三章 转型期的二元人格结构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二元人格结构的含义与模型及社会转型二元人格结构的现实表现和未来 走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二元人格结构的含义与模型(次重点)

  识记:二元人格结构的含义

  理解:二元人格结构的模型

  (二) 二元人格结构的现实与未来(重点) 理解:二元人格结构的现实表现

  应用:二元人格结构的未来走向

  第十四章 转型期的社会失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了解贫富差距测量的科学性及真实性、现状,重点掌握调控的理论依据 和现实选择等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贫富差距的测量(重点)

  理解:贫富差距测量方法的科学性

  贫富差距测量依据的真实性

  (二)贫富差距的现状(一般)

  理解: 贫富差距的整体比较

  应用:贫富差距的具体研究

  (三) 贫富差距的调控(重点) 理解:调控贫富差距的理论依据

  应用:调控贫富差距的现实选择

  第十五章 转型期的社会失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角度下的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调现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社会失调的历史考察(一般)

  理解:经济增长未能带来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未能带来环境改善

  (二) 社会失调的现实探讨(重点) 应用:工业化与自然植被

  市场化与“社会植被 ”

  (三) 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市场化道路(重点)

  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市场化道路

  第十六章 转型期的社会失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失序的基本含义和类型,学习掌握现实意义中的社会失序的表现及 转型期社会失序的原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社会失序的理论探讨(次重点)

  识记:社会失序的含义

  社会失序的类型

  (二) 社会失序的现实思考(重点)

  理解:转型期社会失序的表现

  应用:转型期社会失序的原因

  第十七章 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讨论社会开放的含义与特征,掌握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开放和区域开 放,把握我国区域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发展目标。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社会开放的含义与特征(次重点)

  识记:社会开放的含义

  社会开放的特征

  (二) 转型期的社会开放(一般)

  理解:1840—1949:慢速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1949—1978:中速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1978 年至今:快速转型期的社会开放

  (三) 转型期的区域开放(重点)

  应用:从内向型到外向型:我国区域结构的历史演变

  现代化与合理化:我国区域结构的发展目标

  第十八章 转型期的社会分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转型必然导致社会分化的结果,学习转型期阶层分化的必然性和规 律性,并应用掌握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及特征。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转型期阶层分化的理论探讨(重点)

  识记:转型期阶层分化的必然性

  理解:转型期阶层分化的规律性

  (二) 转型期阶层分化的现实研究(次重点) 识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状况

  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

  第十九章 转型期的社会流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流动是社会转型的重要社会标志和重要动力,掌握社会流动的含义 与类型、标志与机制、作用和影响,对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的现实思考有一定把 握。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 社会流动的含义与类型(重点)

  识记:社会流动的含义

  社会流动的类型

  (二) 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的理论探讨(重点)

  理解:社会流动是社会转型的标志与机制

  社会转型对社会流动的作用和影响

  (三) 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的现实思考(一般)

  理解: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流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流动

  (四) 中国社会流动的发展趋势(一般)

  应用:趋势之一:从被动服从型到主动选择型

  趋势之二:从消极控制型到积极吸引型

  趋势之三:从单向型到双向型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 ”、“理解 ”、“应用 ”三个能力层次规定 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 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 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 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 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 .指定教材:

  发展社会学,刘祖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版

  2 .参考教材:

  通向奴役之路,哈耶克,中国社科出版社,1997 版

  政治与市场:世界的政治——经济制度,(美)查尔斯 ·林德布洛姆,上 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版

  国外学者论斯大林模式,李宗禹,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版

  俄罗斯式的私有化,(俄)丘拜斯,2004 版

  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思考,(匈)科尔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版

  经济制度与民主改革:原苏东国家的转型比较分析,(丹)诺格德,上海 世纪出版集团,2007 版

  中国政治,(美)汤森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版

  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中国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美) 华尔德,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 版

  革命后社会的政治与现代化,陈明明,上海辞书,2002 版

  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张乐天,东方出版社中心,1998 版 国家与市民社会,邓正来,中央编译局,1999 版

  国家与社会,张静,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版

  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张静,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版

  中国单位社会,李汉林,世纪出版社,2004 版

  中国的单位组织:资源、权力与交换,李路路、李汉林,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版

  改革发展与社会变迁,沈明明,华夏出版社,2001 版

  转型与断裂,孙立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版

  中国社会分层,李培林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版

  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边燕杰,三联出版社,2002 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 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 数,有的放矢。

  2 .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 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 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 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 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 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 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 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 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 .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 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 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 ”的方法。

  5 .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 发引导。

  6.注意对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 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 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 .助学学时:本课程共 4 学分,建议总课时 72 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 下:

发展社会学自考大纲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 突出重点。

  2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 ”为 30% 、“理解 ”为 40% 、“应用 ”为 30%。

  3 .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中等、难比例为 3 :4 :3。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 60% ,次重点占 30% ,一 般占 10%。

  5 .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 述题。

  6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50 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 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理论大体经历了三次转变,第二次是

  A .从结构功能理论演化出现代化理论 B .从现代化理论演化出世界体系理论

  C .从现代化理论演化出依赖理论 D .从世界体系理论演化出依赖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上的相应字母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 .西方发展社会学理论一般表现出了两种倾向,包括

  A .以资本主义排斥社会主义 B .以城市排斥农村 C .以大国排斥小国

  D .以国家实体排斥世界整体 E .以世界体系排斥国家主体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依赖性发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怎样正确处理摆脱贫困与公平分配的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 .为什么城市化过程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基础之上?

标签:

分享:

qq好友分享 QQ空间分享 新浪微博分享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方式
(c)2025 www.vegst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SiteMap 联系我们|浙ICP备2023018783号
Baidu
map